食用植物油检测标准及方法
食用植物油作为日常烹饪的必需品,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。为了确保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符合国家标准,保障消费者的权益,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。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植物油的检测标准、检测项目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。
一、食用植物油检测标准
食用植物油的检测主要依据国家标准进行,其中最为核心的是GB/T 2716《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》。此外,还有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如GB 5009.202-2016《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(PC)的测定》、GB 15196-2015《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》等,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食用植物油检测的标准体系。
二、检测项目
食用植物油的检测项目繁多,涵盖了感官指标、理化指标以及特定毒素等多个方面。具体如下:
感官指标:
色泽:每种植物油都有其正常的色泽范围,如玉米油应为淡黄透明色。色泽异常可能意味着质量问题。
气味和滋味:正常植物油应有固定的气味和滋味,无酸败、哈喇等异味。
透明度:要求澄清透明,浑浊可能表明含有杂质或质量不佳。
理化指标:
酸价(碍翱贬):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,是衡量油脂新鲜度和质量变化的关键指标。
过氧化值:体现油脂氧化程度,超标意味着油脂产生较多过氧化物,影响品质和安全。
溶剂残留量:对浸出法生产的植物油,严格限制溶剂残留,以防危害健康。
重金属(如铅、砷等):控制其含量在安全标准内,超标会损害人体器官。
黄曲霉毒素叠1、苯并(补)芘等毒素:严格检测,以避免对人体产生致癌等危害。
脂肪酸组成:不同植物油有其特征脂肪酸比例,可用于鉴别种类和品质。
还有水分及挥发物、不溶性杂质、含皂量、烟点、熔点、冷冻试验等多个检测项目,以确保食用植物油的全面质量。
叁、检测方法
针对上述检测项目,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:
色泽测定:采用液体色度仪测量油脂色泽,以评估其质量优劣。
透明度检测:通过目视或仪器检测食用油的透明度,判断其是否含有杂质。
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:采用化学方法测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物含量,以评估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。
溶剂残留量测定:采用气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浸出法生产的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量。
重金属和毒素测定: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、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等方法测定油脂中的重金属和毒素含量。
脂肪酸组成测定: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,以鉴别其种类和品质。
食用油主要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(值越高表示油酸败严重)以及是否是地沟油。
酸价是指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。是指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,随着油的长期储放和光照,接触空气,高温等环境的影响,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多,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,也就是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,从而使过氧化值增大,从而影响油的食用品质和质量。过氧化值越高表示油酸败越严重。
四、食用油检测标准:
GB/T 5009.143-2003蔬菜、水果、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
GB 5009.202-2016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(PC)的测定
GB 15196-2015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
GB/T 21123-2007营养强化 维生素A食用油
CCGF 102.2-2010食用油脂制品
SB/T 11208-2017流通业商品分类与代码——食用油
SN/T 3626-2013出口食用油中正己醛含量的测定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
SPGG BJS201801-2018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